2023年5月17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定崗定編咨詢項目正式啟動。景惠項目組入駐醫院開展科室調研以及會議研討等工作。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李奕華,景惠集團董事長、景惠管理研究院院長張英出席定崗定編研討會。
景惠項目組成員深入科室進行調研訪談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簡介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是一所以腫瘤防治與研究為特色,學科齊全,技術先進,人才濟濟的三甲腫瘤??漆t院。醫院座落于“羊城八景”之一的白云山風景區,毗鄰風景秀麗的麓湖之濱,占地總面積3.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8萬平方米,綠化率達38.2%。
醫院始建于1985年,原名為廣州市腫瘤醫院。2000年,時任廣州醫學院校長的鐘南山院士親自對廣州市腫瘤醫院進行考察,將腫瘤醫院納為“廣州醫學院臨床腫瘤研究中心”。2006年1月,廣州市政府正式將廣州市腫瘤醫院劃歸廣州醫學院,自此醫院正式成為廣州醫學院直屬附屬醫院。2013年,隨著廣州醫學院升格為廣州醫科大學,醫院再次更名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2015年底,醫院成為全國首批通過新的三甲評審標準的腫瘤??漆t院,躋身于華南地區一流腫瘤??漆t院之列。
醫院堅持以國家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方針政策為導向,圍繞廣州醫科大學“雙一流”建設任務,以學科建設為核心,以人才匯聚為根本,以質量與安全為基礎,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促進醫、教、研全面協調發展。醫院開放床位數800張,2022年出院病人4.9萬人次,平均住院日5.41天。醫院緊跟國際腫瘤學科發展的趨勢,臨床學科全面推行單病種分科,設有26個臨床???、13個醫技科室,在崗職工1334人,其中高級職稱265人,具有博士學位163人,在站博士后13人;博士生導師19人,碩士生導師89人;醫師隊伍中碩士以上學歷達84.36%,形成一支年輕化、具備國際化視野與知識結構的高水平專家隊伍。
醫院承擔廣州市腫瘤研究所、廣州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建設任務,成功創建廣州市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并建立腫瘤分子檢測中心等專業實驗室和腫瘤生物資源庫,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腫瘤基礎和臨床研究平臺、轉化醫學創新平臺。 醫院為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認定的藥物臨床試驗機構(GCP),先后獲“廣東省醫用輻射安全放心示范單位”,國家衛健委“改善服務創新醫院”“醫療扶貧貢獻獎”“扶貧榜樣獎”,廣東省衛健委、廣州市衛健委“廣東省健康促進示范醫院”等榮譽稱號,醫院為廣州市癌癥防治中心、廣州市研究型醫院。
重點??铺厣r明
醫院主要承擔華南地區乃至國內外的腫瘤防治和研究工作。經過35年的積累和沉淀,醫院建立了自己的醫療特色和優勢。
腫瘤外科常規開展包括腹腔鏡、胸腔鏡、膀胱鏡、神經系統顯微鏡等微創技術的各類高難度、大型的手術。其中腫瘤熱灌注治療技術、肺癌綜合診治、腹腔鏡或小切口腔鏡輔助下胃、結直腸癌根治術、腹腔鏡或小切口腔鏡輔助下Habib4X肝轉移癌切除、肝癌多模式微創序貫綜合治療、經鼻蝶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B超引導下乳腺腫物麥默通微創旋切術、CT灌注成像等多項技術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醫院在國內首次提出精準體腔熱灌注化療技術方法,牽頭制訂了我國精準腹腔熱灌注化療臨床應用技術標準,建立起了標準化的精準體腔熱灌注治療規范,用于預防和治療腹腔惡性腫瘤腹膜種植轉移及其并發的惡性胸腹水療效獨特,能夠有效地預防和治療胃腸癌、肝膽胰腺癌、卵巢癌、肺癌等惡性腫瘤的種植轉移,該技術已在全國600多家大型醫院在廣泛應用C-HIPEC技術,累計治療50萬例次,該科研項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十五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在國內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是轉化醫學成功的典范。
腫瘤內科分為頭頸腫瘤、胸部腫瘤、腹盆部腫瘤、淋巴瘤、血液腫瘤五個亞專業方向。包括全國著名腫瘤內科專家在內的專家團隊技術力量雄厚,診治技術一直保持國內先進水平。腫瘤內科在省內率先建立了“廣東省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內科開展了多功能時相靜脈化療灌注、微量泵化療輸注、改良式中心靜脈置管術、動態化療全程監護系統,化學性靜脈炎的預防及護理,癌痛的評估及護理等腫瘤特色??谱o理,為患者治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放療科設5個住院病區及1個放療中心(機房及物理質控),是全國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是國內較早開展宮頸癌三維適形近距離放療的單位之一,鼻咽癌及宮頸癌放療在廣東省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的聲譽??剖覔碛蟹派淠[瘤學醫師、研究人員、物理師、計量師、放療技師及護理隊伍200余人。放射治療設備齊全,已開展3DCRT、三維后裝、IMRT、IGRT及SBRT等先進放療技術,精確放療比例超過90%,技術達國內先進水平。目前,放療科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廳、省衛健委等科研項目;科室多名專家在國家級、省級及市級專業學會中擔任副主委、常委及委員職務。放療科是目前廣東省內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大型放射治療中心之一,技術力量名列全省前茅。
如今,醫院胃腸腫瘤、肝膽腫瘤、肺腫瘤、食管腫瘤、顱腦腫瘤、鼻咽癌、乳腺癌等疾病的規范診治均達到國內的先進水平;腫瘤熱灌注治療技術、腫瘤微創治療技術、全身立體定向適形放療、調強放療、四維放療等技術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科研教學齊頭并進
醫院獲批為廣州市研究型醫院,大力加強腫瘤研究所建設,通過完善制度和政策引導,醫院高水平的科研立項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取得較大的進步。建院以來,醫院共獲得各級各類科研立項103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95項,科研經費共計10556.97萬元;發表學術論文3162篇,其中SCI論文619篇。醫院“腫瘤學”進入STEM腫瘤學100強排行榜,居全國第64位;獲得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2017年華南區醫院??坡曌u排行榜”(2018年公布)提名?!澳[瘤科”獲得廣東省及廣州市高水平臨床重點???、廣東省臨床重點???;醫學影像科為廣東省臨床重點???;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為廣東省“十三五”中醫重點???、廣州市“十二五”中醫重點??萍皬V州市中醫特色??婆嘤椖?;放射治療專業獲評廣州市高水平臨床重點培育???、廣州醫科大學臨床重點???;腫瘤內科、乳腺腫瘤外科為廣州醫科大學臨床重點???;放療科、胃腸外科獲建廣州市臨床重大技術項目,泌尿外科獲建廣州市臨床特色技術項目?!澳[瘤治療學及實驗腫瘤學”與“放射腫瘤學”獲評廣州市醫學重點學科。醫院為廣州醫科大學直屬教學醫院,承擔???、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流動站等多層次的教學任務,擁有博士生導師19人,碩士生導師89人;醫院為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主基地, 擁有內科、外科、放療、麻醉、影像、核醫學科、超聲醫學科、婦產科、病理科9個專業基地資格,醫院成為培養腫瘤臨床及基礎研究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人才匯聚助力發展
醫院以高水平大學建設為契機,引進55名海內外高層次專家學者,其中引進全職人才20人,柔性人才35人;構建了高水平免疫學專家團隊、基因研究團隊、放射治療團隊和精準熱灌注團隊,為學科高水平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五大學科平臺建設成效顯著。醫院啟動雛鷹計劃、飛鷹計劃等人才項目,充分發揮博士后流動站在醫院科研學術、人才培養和人才儲備中的引領作用。醫院大力打造國際化人才培養平臺,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詹姆斯癌癥中心、法國居里腫瘤研究所建立了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關系,為醫院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為更好服務廣大患者,提高醫療診治水平,醫院持續加強硬件平臺建設。搶抓機遇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力推進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南沙院區建設,第一期新增床位500張;醫院整體納入廣州花園建設規劃,綜合樓建設項目已完成立項,正在逐步推進,建成后將新增床位400張。醫院持續引進先進的腫瘤診斷治療和檢測設備,目前醫院擁有TOMO、PET-CT、3.0T核磁共振、能譜CT、64排CT、高能直線加速器、超聲內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彩超等一大批先進設備,為精準醫療提供高效服務。醫院信息化建設堅持以患者服務為核心,不斷提高患者就醫體驗,實現了手機預約掛號、支付、導航、報告查詢等移動服務,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提供在線預約、在線復診、健康管理等功能,搭建了醫院信息集成平臺,實現了醫院信息的互聯互通。
堅守公益服務社會。2021年增掛廣州市癌癥防治中心牌子,負責廣州市癌癥防治工作任務;積極參與醫聯體建設,實施“5050”計劃,與60家基層醫院建立了合作關系,幫助基層醫院加強腫瘤學科建設,建立新形勢下的腫瘤??坡撁?、雙向轉診模式;派出專職干部助力廣東省精準扶貧,派出援疆、援藏、援瓊醫療隊幫扶新疆喀什、西藏林芝、海南醫療衛生事業,圓滿完成工作任務;利用新媒體積極開展健康科普及義診活動,積極傳播防癌抗癌理念。醫院先后榮獲國家“醫療扶貧貢獻獎”及“扶貧榜樣獎”。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發揚廣醫人精神,組建援鄂、援滬、援瓊醫療隊,圓滿完成救治任務;迅速組建核酸檢測支援隊和黨員攻堅隊,支援廣州、東莞、深圳等地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相繼派出醫護人員超12626人次,累計完成核酸采集量約564.9萬例,成建制接管廣州市公安局特警訓練基地方艙醫院,駐點醫護人員121人,累計收治患者1566人;470人次醫護人員駐點支援封控區等,展現了廣醫人的責任和擔當。
踔厲奮發開拓進取。作為政府公立醫院,醫院以腫瘤防治與研究為優勢和特色,在實現醫院自我發展的同時始終不忘初心,為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醫院將以廣州醫科大學“雙一流”建設為契機,以廣醫人精神和“南山精神”為引領,秉承“博識求精、厚德至善”的院訓精神,堅持“以人為本,關愛健康”的服務宗旨,“德技相濟、創新發展”的核心價值觀,踔厲奮發,開拓進取,正朝著建設國內一流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三甲腫瘤醫院的目標前進!